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公司新闻
隆晓辉: 当演员成为核心竞争力 对市场破坏巨大 (2017-1-18) 阅读:3904 次

  

2016年,中国电视剧市场表面看来可谓是一路高歌猛进。据最新出炉的《中国电视剧2016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电视剧制作机构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已突破万家;截止到2016年9月,备案电视剧共计892部、34946集,数量再创新高,较2015年同期增长10%;网络剧的生产更是突飞猛进,总时长突破12万分钟,较2015年增长了196%。此外,在全网视频内容中,电视剧的点击量达62%,是点击量最大的一类内容。

然而,这一年看似产量增加、发展提速的电视剧却暗藏各类深层问题。比如明星天价片酬极大地扰乱了市场,过于商业化的演员选用标准更让各位投资人叫苦不迭;此外,还有资本对IP的狂热追逐导致原创剧本备受冷落;日益突出的收视率造假问题等使得收视生态持续恶化。提起2016年新播出电视剧的品质问题,在《中国电视剧2016产业调查报告》中的相关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研的电视剧相关企业中,超过一半受访者认为2016年新播剧和2015年相比品质并无提升甚至有所下滑。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在电视剧大浪中踽踽独行的出品人、制片人隆晓辉先生,对于电视艺术行当中狂飙突进的资本行为有颇多感触。尽管艰难,他依旧在坚持着做品质好剧。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隆晓辉先生分享他一路走来的感慨和他对谍战剧创作的看法。

 

论演员:马太效应对市场破坏大

 

目前这个时代既喧嚣又浮躁。以演员为例,一个人当红,所有资源都来追捧他,形成马太效应。演员价格居高不下,电视台、观众都唯演员马首是瞻。诚然,剧作的精彩离不开演员的演绎,但是当演员成了影视作品中几乎唯一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会给市场以及其他方面带来极大伤害的。

 

现在可能都是人保戏,因为只要用到人气演员就行,观众并不在意谍战剧本身的品质,有些谍战剧更像是谍战外壳下的“偶像剧”。观众更多地是在看某位小花、小鲜肉演的一部新剧,至于她演的是谍战、古装还是当代,已经不重要了。所以有些对于谍战剧的宣传,实际上是挂羊头卖狗肉。

 

我不反对借演员进行宣传,就像我们曾拍《新萍踪侠影》的时候就想把八十年代和2000年后那两版的演员放到这个新拍的版本中来,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曾经喜欢这两个版本的观众能在新版中找到怀旧的感觉。后来我们用了八十年代版本中的米雪和刘松仁。

 

但是,借演员进行宣传最终是要实现对剧本身的宣传。对投资人来说,演员当然是宣传点,但是仅仅宣传演员,不去宣传剧作,这也不是一个好的宣传。

 

说现象:资本运作导致过多粗制滥造

 

在目前供过于求的中国电视剧市场环境下,还有那么多人参与其中,显然是有很多热钱。他们在没有更好的出口的时候,通过影视来找到和资本市场对接的途径。这种“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的情况,在商业运作上可能会成功,但是也会导致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出现,精品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下诞生。

 

对于2016年的一些偶像谍战剧,很难把它当成谍战剧来看。因为就谍战而言,这些剧并没有在专业方面下太多功夫。它所有的集中点都在于构建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感,或者营造这几个人可以出现的场合。青春偶像元素占据上风,赢得了观众,但是在口碑上却很难乐观,这是目前在谍战剧中形成的一个关注度与口碑相冲突的现象。所以高水准的谍战剧很难再次出现。

 

究根源:观众的当代审美推动谍战剧偶像化

 

早几年,传统谍战剧风起云涌,成为了一个受广大观众喜欢的热门影视题材类型。当时,谍战剧本身所具备的悬疑、危机、身份不确定,或者说情节上不断的起伏反转等魅力满足了观众普遍的收视需求。

 

但是,随着当年几部标杆性谍战剧取得收视热潮之后,逐渐出现一窝蜂地跟风现象。题材的重复、情节的雷同、样式的相似等,导致观众对这些东西的兴趣开始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粗制滥造、反复跟风,剧作水准也很难令人满意。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观众不吃过去的那一套了,特别是网络上的年轻观众,他们除了对烧脑的东西感兴趣外,更多的还是对符合当代人审美的形象颜值,包括跟颜值有关的情感纠结有兴趣。这就导致如果一个片子过于传统,它产生的收视就一定是温的,不会掀起波澜。

 

相比之下,这些年轻观众对形式感、颜值、偶像等的拥趸和追逐要远远大于对故事本身的追逐。所以一些披着谍战外衣的青春偶像剧就占上风了。

 

观未来:当代表达要和历史真实相结合

 

未来好的谍战剧除了具备本身受观众欢迎的桥段之外,还要使演员、演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情感变化,更加符合当代年轻观众的审美,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结合。但是,在我看来这个结合也需要一个比例,故事、历史的深度和谍战的激烈较量占七成;而颜值、当代感、服装、调性等占三成。我觉得如果能这样子拍谍战剧,就会实现口碑和收视的双丰收。

 

但是,如今的谍战剧缺乏对历史的尊重。我们今天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当年的社会生活环境或政党之间的关系,以及敌对双方在当时的关系,如果这些真实找不到,那个语境本身的基础就没有了。从今天的意识形态角度来反映历史,这是我们的基点,是必须的。但如果能在符合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去挖掘当年那些情报人员身上关于信仰与人性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这是有感染力的。

 

另外,还要从剧作本身寻找颠覆、创新,从而给观众带来更大的吸引;摆脱以演员为核心收视价值或者宣传价值的方向。虽然我并不很乐观,但是仍然充满期待。也希望所有的谍战剧创作者,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剧作本身上来。我相信以后一定会有“以戏带人”的这样的现象出现。就是说一部剧,演员没有那么强的话题点,但是这部剧本身的话题远远大于演员的话题,剧作才是一剧之本。

来源公众号:龙谈谍影